《辭源》曰:“鎖,古謂之鍵,今謂之鎖。”釋為:“必須用鑰匙方能開脫的封緘器”。
古鎖
鎖的發展,也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其冷酷無情的“鐵將軍”形象一直延續至今,直至物聯網的不斷發展,智能鎖這種在打開方式上完全不同于機械鎖的鎖具才逐步進入人們的生活。
雖說智能鎖正處于風口尖上,卻也是負面纏身不斷——
今兒爆出密碼被試開,明兒爆出被特斯拉線圈秒開等等。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無疑給原本火爆的智能門鎖市場敲響了警鐘,并逐漸演化成了一個關系行業發展的問題,也給智能鎖主動安防打上了深深的問號。
當下雞肋的“主動防御”
智能鎖相較于傳統的機械鎖,不得不承認有了長足的升級與進步。
智能鎖
現在指紋鎖廠家往往設定多種報警功能,比如防撬報警、防試開報警、低電量報警、反鎖報警、脅迫報警等等。
面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設計各種報警,及時的報警聲起到了震懾作用,這就是部分廠家們不遺余力宣傳的化被動防御為主動防御。但是這絕不是正真意義上的主動防御,仍是相對被動的方式。那么,家庭智能安防建設的根本目標是什么呢?一是提高真正的主動安全防御能力;二是讓安全工作變得更方便,更有效率,提高整體安防能力。
從實際場景來看,消費者擔心的不僅是信息識別卡不具備防復制的能力、小黑盒開鎖、指紋模塊沒有對非指紋圖像進行判定而引起誤識別、密碼邏輯安全等問題,更有對當下雞肋的“主動防御”能力的質疑。
監控技術加持 主動安防躍然紙上
簡單來說,觸發器式的家庭安防依然很呆滯,嚴格意義上只能稱之為自動化系統,而不能冠以主動安防系統的稱謂。
將監控系統、入侵報警系統、可視對講系統相結合,打造一套家庭安防系統,在陌生人在門外鬼鬼祟祟地徘徊的時候,提前發出預警做出反應。即便是在夜間,在紅外夜視的加持下,也能一目了然。
結語
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帶動下,家庭安防領域正處在物聯網與AI技術革命的中心,這些年技術從模擬化走向數字化,從IP化走向AI化,產品線一直在不斷升級迭代。而在此過程中,關鍵因素AI可以幫助行業突破較為被動的交互壁壘,讓智能化家庭安防從單品走向系統聯動,實現從被動安防向主動安防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