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人口急劇膨脹,城市面積的不斷擴張,引發了環境污染、資源消耗等一系列的城市問題。近日,世界知名咨詢公司羅蘭貝格通過比照智慧城市關鍵要素,推出2019年“智慧城市戰略指數”,對153個擁有智慧城市官方戰略的城市進行分析與排名,為解決從城市規劃到出行與環境服務的各種結構性挑戰提供了有力參考。
報告主要提出以下三大觀點:
1、報告認為戰略方針是建設智慧城市的關鍵。成功的智慧城市通常擁有一套合理的戰略方針,可以確保將不同的條線集中起來,避免出現孤立的解決方案。有助于確定計劃實施的時間表、明確責任。
2、報告顯示,少數城市的智慧城市戰略較為完善,且擁有完善戰略的城市數量也在增加,但大多數智慧城市戰略仍需改進。在全球大約500個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中,只有49個擁有智慧城市官方戰略。
3、報告指出智慧城市的戰略需要真正的落實,但許多城市戰略的落實情況仍然比較緩慢。通過對153個城市的發展戰略進行分析并對其進行比較后,從中選出最佳戰略,結果表明,智能城市解決方案的實施進展并不順利。在15個城市中,只有八個城市的戰略的實施進度較為先進,其中維也納排名第一,其次是新加坡和倫敦,芝加哥和上海也取得了明顯進展,這些城市的智慧建設范圍廣泛,涵蓋大部分行動領域,并對正在進行中的與已完成的項目以及項目成果進行跟蹤。
智慧城市戰略發展現狀
2019年的“智慧城市戰略指數”中確定了250多個擁有智能城市戰略的公開文件。其中,98個(39%)城市的居民不足50萬人,說明小城市的增長勢頭凸顯。羅蘭貝格在250個國家中選出了153個發布智慧城市官方戰略的國家,城市數量是2017年的兩倍。其中,中小城市與大城市數量基本相同,說明城市規模與智慧城市發展戰略并不存在直接關聯。盡管擁有智慧城市官方戰略的城市越來越多,但許多城市仍尚未出臺相關戰略。例如,在全球大約500個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中,只有49個擁有智慧城市官方戰略。
1、擁有完善戰略的城市在增加,但大多數城市戰略仍需改進。
成功的智慧城市通常擁有一套合理的戰略方針,可以確保將不同的條線集中起來,避免出現孤立的解決方案。本次報告以2017年“智慧城市戰略指數為基礎,根據12項指標對城市進行打分,這些指標是綜合智能城市戰略的關鍵。這12項指標共分為31個詳細指標,根據每個詳細指標的重要性單獨加權。通過這種方法對153個城市的戰略進行評估,根據每份城市戰略文件中的具體行動、目標與預期水平對各個子標準打分,滿分100分。然后根據每個詳細指標的權重與得分計算出總分,滿分100分,得分在60分及以上的戰略方針較為全面。
但結果顯示,在153個城市戰略中,只有15個城市(10%)得分達到或高于60分,擁有全面的智慧城市戰略,整體平均分為41分,40%的城市得分在40到60分之間,50%的城市低于40分,可見大多數智能城市的城市戰略仍需改進。與2017年“智慧城市戰略指數”一樣,維也納位居榜首,得分為74分。英國倫敦和加拿大圣阿爾伯特緊隨其后。
總體而言,盡管歐洲和北美的智慧城市數量更多、部分戰略的水平更高,但亞洲城市的總體表現更好,并且排名前15名城市差距正在縮小。
2.目前智慧城市戰略的落實仍比較緩慢
對于城市而言,擁有智慧城市戰略遠遠不夠,必須通過切實的行動來實施戰略。為了解這一領域的進展情況,報告的第二部分評估了前15名城市的戰略實施水平。結果表明,城市智能城市解決方案的實施進展并不順利。在15個城市中,只有八個城市的戰略的實施進度較為先進,維也納排名第一,其次是新加坡和倫敦,芝加哥和上海也取得了明顯進展。
智慧城市戰略實施中的障礙
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并非一帆風順。在報告中,總結了戰略實施過程中的的幾個常見障礙,明確許多城市尚未充分發揮潛力的原因。
1、每個城市的發展決心、項目前景與相關方利益各不相同,智慧城市的發展過程也充滿挑戰,并不存在普適性的發展藍圖,這提高了智能城市建設的復雜性。
2、此外,準備工作所需的基礎知識技術、強大的組織技能與最佳實踐范例也非唾手可得。城市缺乏技術能力也是問題之一。
3、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準備工作耗時繁瑣,而政府往往沒有時間與專業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領先城市的管理人員必須明確優先事項,協調各方利益,獲得各方支持。監管本身也對發展帶來了阻礙作用。智慧城市需要監管框架來監督新技術和數據的使用,但這將增加監管和行政負擔,提高了戰略落實的復雜性。
4、此外,智能城市解決方案通常成本較高回報不確定、投資回收期較長,很難確保前期資金。大多數智能解決方案較為新穎,商業模式也尚未經過事實檢驗。但要克服的最困難的問題是對變革的反對態度。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通常激進而創新,公民和利益相關者很難了解智慧城市的優勢,也很難接受短期內的巨變。